发光学报简介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发光学报》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发光学报》(CN:22-1116/O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1440元
杂志文章特色
1.论文请按下述顺序撰写:题目,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的对外名称,单位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以第三人称书写),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以第三人称书写)。
2.稿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的期刊、图书、会议论文集等。
3.摘要。中文摘要内容要求200~300个汉字的篇幅。英文摘要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形式),作者所在单位,摘要的正文和关键词。本刊要求英文摘要应有A4纸1页的篇幅。英文摘要正文部分大约需有300个英文单词。可不限于中文摘要的直译,其内容包括:论文工作的目的简述,即作者想要解决哪些学术或技术问题;主要实验内容简述;实验结果、分析和所得结论以及论文的创新和意义所在。
4.文中的插图、照片和表格要附在正文的相应位置,并应以中英文对照地给出图注和表注。
5.文中所用外文字母或符号,都要清楚地给出(符合量与单位的国家标准)。不同文种的字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等,都应易于辨认,不可混淆,必要时可用另页标注清楚。
6.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附在文后。尚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刊登引文的刊名、卷、期和页码均应准确无误。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材料合成及性能,器件制备及器件物理,发光学应用及交叉前沿,特邀报告,特邀综述,发光产业及技术前沿,封面文章,理论计算及光谱分析,创刊40周年特别专栏——青稞论道,“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应用”专刊,发光学基础知识,研究快报,光鉴未来,Mini综述,特约报告
摘要:通过Debus-Radziszewski、Suzuki-Miyaura和Knoevenagel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咪唑衍生物L,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不同极性溶剂中光物理性质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具有典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效应;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证实它表现出聚集诱导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性质。进一步的光物理性质测试表明化合物L在THF/H2O混合溶液中可实现对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picric acid,PA)的检测,检测限为3.7×10-6 mol/L。
摘要:以壳聚糖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碳点,对影响碳点荧光强度的水热温度、水热时间和壳聚糖质量分数进行考察。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力显微、Fourier红外光谱仪、X-ray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对壳聚糖碳点的光学性质、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热温度200℃、水热时间9 h、壳聚糖质量分数2%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壳聚糖碳点量子产率为32.86%。碳点呈现出主要尺寸为3~10 nm的球形颗粒状,且在波长335 nm激发下,发射峰位于410 nm(蓝)。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研究分析表明,Fe3+对碳点溶液的荧光猝灭效应最显著,说明碳点对Fe3+具有较好敏感性和高选择性,且荧光猝灭效率对Fe3+浓度在0~100μmol/L范围内呈现线性响应,因此有望将碳点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Fe3+的检测表征。
摘要:大气中大量存在的复合粒子会对激光传输效率产生很大影响。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以C作为凝结核外层包裹以水的核壳结构微粒对光传输具有明显的散射效应。本文应用Mie散射理论对C@H2O核壳结构微粒的散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首先给出了不同入射波长、核粒子半径以及水膜厚度条件下散射强度分布变化曲线;其次给出了不同入射波长、核粒子半径以及水膜厚度条件下偏振变化情况;最后讨论了光学截面与粒子半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参数对前向散射强度影响较大,入射波长越大散射强度越弱,C核半径增大粒子的前向散射增强,水膜厚度增大粒子的前向散射增强,而后向散射无明显影响;入射波长较大时,粒子在多个角度出现线偏振光,入射波长增大、碳核半径变大、水膜厚度增大,偏振度峰值都会增多;随着入射波长的增大,散射截面最大峰值位置向着半径增大的方向移动,并伴随一定的振荡现象,散射和消光截面在碳核半径为0.1μm左右达到最大值。
摘要:研究了Mn掺杂ZnS量子点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首先采用水热法以壳聚糖为基质,利用成核掺杂原理制备量子点,然后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量子点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向初始浓度为20 mg·L-1孔雀石绿溶液中加入200 mg·L-1量子点,60 min孔雀石绿的去除率约为82%,量子点可以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其反应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的假设;量子点对隐性孔雀石绿具有荧光猝灭作用,猝灭作用为动态猝灭,相互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吉布斯自由能小于零,量子点与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量子点可以用于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和快速无毒检测隐性孔雀石绿。
摘要:铁电材料作为感光功能薄膜的红外器件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其良好的压电、铁电、热释电、光电及非线性光学特性以及能够与半导体工艺相集成等特点,在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验将铁电材料锆钛酸铅作为感光层与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相结合,成功地制备出了感光栅极GaN基HEMT器件,并在波长为365 nm的光照下进行探测,经大量实验测试后发现器件在该波段的光照下饱和电流达到28 mA,相比无光照时饱和电流提高12 mA。另外,通过合理改变器件结构尺寸,包括器件栅长以及栅漏间距,发现随着栅长的增大,器件的饱和输出电流依次减小,而栅漏间距的变化对阈值电压以及饱和电流的影响并不大。由此可知,改变器件结构参数可以达到提高器件性能的目的并且可以提高探测效率。
点评详情